5月14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GPS”辅助下,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颅内多发动脉瘤夹闭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清醒,无任何神经功能的损伤。随着患者对手术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类似的复杂疑难手术,这种“精准治疗”新技术大大降低了对正常脑组织的干扰损伤,使手术更加微创化、精准化,这也标志着医院在高难度手术的精准化治疗水平上再迈新台阶。
患者是50岁男性,其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其大脑主动脉A1段及颅内两个部位的血管上分别长出了动脉瘤,瘤体较大,且形状很不规则,这也预示着发生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风险较大。面对患者棘手的病情,神经外科血管病区主任冯雷及其团队经过细致研究和反复讨论,决定为其实施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以消除这一“不定时炸弹”。
考虑到手术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以及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冯雷决定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最完美的动脉瘤瘤体夹闭,将手术精确性提高到最高,手术创伤减少到最低。手术过程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由手术室护士孙琳进行,在对该患者颈内动脉临时阻断七分钟后,电生理监测显示波形异常,提示大脑功能区有缺血症状。冯雷主任及时松开阻断,等待大脑恢复供血后再继续手术,保护了患者神经功能未受损害。在神经电生理的持续监测下,2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正常,也未出现新发的神经功能异常症状。
冯雷说,由于个体差异,每位患者对颈内动脉的阻断耐受时间是不一致的,那么在手术过程中,为了夹闭动脉瘤而进行的血流的临时阻断是否会造成患者新的伤害就很难确定,以往进行阻断的时间长短全凭医生经验,是否出现缺血损害很难确定,但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就可以明确患者耐受的血流阻断时间,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真正做到因人而异、精准治疗。“通过术中神经监测应用,医生能更安心踏实的做手术。”冯雷说。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医院神经外科、脊柱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乳甲外科等科室普遍应用。
据了解,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手术部顺应国内科技的发展和外科进步的需求,2017年率先在全市开展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并多次派遣科室工作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目前手术室已有2名专业技术人员熟练应用该技术。该技术已在医院神经外科、脊柱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乳甲外科等科室普遍应用,在包括脊柱矫形、听神经瘤、面肌痉挛、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甲状腺切除等多类手术中,已有近600例患者受益。
通过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协助医生手术,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减少了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术后截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剥脱术后脑梗或偏瘫等一些以往极易发生的并发症,保证了手术的效果,保护了患者的安全,是神经系统功能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