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和阴法治疗慢性泄泻73例
来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1-09-28浏览:
温脾和阴法治疗慢性泄泻73例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杨际平 刘伟
慢性泄泻是临床常见的肠道疾患,治疗多以温脾燥湿为原则,但本病往往兼有阴虚的存在,因此,我们自1990年2月至1993年8月用温脾和阴之法治疗本病7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选择均符合198尽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诊断疗效标准。本组73例中,男41例,女32例,其中病程2年以内者47例,2~5年者19例,5年以上者7例。全都病例均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腹泻3~6次/日,甚或10次/日以上,大便为脓血便者4例(凡大便撤血便者,经大便检查排除阿禾巴痢疾)`,带粘液者23例,无脓血、枯液者46例.经钡灌肠和结肠镜检查,其中慢性结肠炎57例,慢性细菌性痢疾石例,俊性溃疡性结肠炎`例,肠易激综合征4例,原因不明者1例。
治疗方法 本着温脾和阴的原则选药组方,基本方: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莲肉各15克,扁豆、山药、芡实、山茱英各30克,桂枝、白芍、炮姜、炙甘草各1。克。如腹痛者加元胡;脓血、粘液便者加白头翁、马齿觅。水煎口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
治疗效果 73例病人经1一3个疗程治疗,43例治愈(大便正常,肠镜及钡灌肠复查正常);况例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肠镜及钡灌肠复查肠枯膜改变明显好转),8例无效.总有效率89%。
体会 慢性泄泻多责为脾虚,脾乃为后天之本,脾的生理功能需由脾阴与脾阳协同完成,脾阴虚与脾旧虚同归脾虚,二者均可出现运化失司,正如《血证论》所云:“脾阳不足,水谷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也不熟也。”说明运化水谷是由脾阴、脾阳共同完成的,二者亏虚均可见有大便失调。慢性泄泻初多为脾阳不足,由于病程较长,久泄久泻后,或滥用温燥渗利之剂,致阳损及阴,脾之阴阳双亏。临床上既可有大便塘薄,一日数次,饮凉加重,脱腹隐隐作痛,痛时喜按的脾阳不足之证.也有泄泻伴咽发干,不思饮食,神疲乏力,舌红少津,脉虚细略数的脾阴亏崖之候。此时不可再纯用温燥助阳之战当以温脾和阴为原则。基本方以生脉散合山药、莲肉清养脾明,芡实、扁豆、山茱英、、白芍养阴生津,收敛止泻,用桂枝、抱姜、炙甘草以温补脾阳,以鼓脾阳生发之气,启动脾胃运化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