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医案2例
来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1-09-28浏览:
(一)医案一
初诊:孟某,女,30岁。2019年7月16日就诊。
主诉:月经不规律,时有腹痛半年。
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月经先后无定期,时有腹痛,腰酸,近半月有褐色分泌物,无瘙痒。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辅助检查:妇科B超示:少量盆腔积液。
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中医诊断:带下病(痰湿内蕴,伤及血络)。
治法:健脾化湿,益气止血。
方药:固冲汤合四物汤加减治疗。
党参30克,牡蛎30克,海螵蛸30克,艾叶炭20克,地榆炭20克,茜草炭20克,黄芪30克,藕节炭20克,炒白术 30克,茯苓30克,仙鹤草30克,甘草10克,墨旱莲30克,龙骨30克,土茯苓30克,败酱草30克,泽泻20克,蒲黄炭18克。6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二诊(2019年7月24日):患者服上方后,患者褐色分泌物减少,仍感腹痛、腰酸,月经未来潮,纳差,舌脉同前。处方如下:党参15克,甘草 10克,茯苓15克,当归12克,熟地黄12克,姜半夏10克,黄芪30克,川芎12克,炒白术15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土茯苓30克,白芍 12克,木香 10克,阳春砂9克。6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按语:结合患腹痛、腰酸半年,带下多呈褐色,证属祖国医学“带下病”范畴,病机为痰湿内蕴伤及血络,多因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洁,或因久居阴湿之地,或因手术损伤,以致湿邪乘虚而入,蕴而化热,伤及任、带,发为带下病,湿邪日久不愈,湿郁化热,损伤血络,导致赤白带下。治疗以健脾化湿、益气止血为法。药用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健脾益气化湿,土茯苓、败酱草、泽泻清热化湿利水,艾叶炭、地榆炭、茜草炭、藕节炭、牡蛎、海螵蛸、牡蛎、龙骨、蒲黄炭大量炭剂固涩止血、凉血止血,仙鹤草益气养血止血活血。患者病程较长,6剂后带下量减少,湿热已除过半,不宜续用固涩药物以防留邪,经一诊治疗,褐色分泌物减少,湿热下注之症状减轻;二诊以益气化湿为主,给予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六君子汤益气健脾,加强益气固涩之力。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仙鹤草又名脱力草,可益气、活血化瘀,一药三用。辅以土茯苓、木香、陈皮行气化湿,对症治疗湿热余邪,同时防止参、芪、熟地等益气养血甘温之品滞而化热,标本兼治,以收缓效。
(二)医案二
初诊:王某,女,47岁。2020年5月5日就诊。
主诉:白带量多5天。
现病史:患者5天来白带量多,色白,伴腰痛,阴痒,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细。
辅助检查:妇科B超示:盆腔约3cm×4cm积液。
西医诊断:盆腔炎。
中医诊断:带下病(脾虚湿盛 湿郁化热)。
治法:健脾益气,兼以清热。
方药:完带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
苍术15克,黄柏10克,薏苡仁30克,炮姜10克,败酱草30克,车前子30克,泽泻20克,荆芥10克,炒白术10克,炒扁豆30克,土茯苓30克,山药30克,党参1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蛇床子10克,地肤子12克。6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二诊(2020年5月19日):服上方后,患者自述白带明显减少,阴痒消失,白带清稀,仍觉腰膝酸软,舌脉同前。上方去蛇床子、地肤子,加白果10克、杜仲15克、续断15克。7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按语:本例患者证属带下病,病机为脾虚湿盛,湿郁化热。病因多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过度,情怀抑郁,肝气乘脾,损伤脾气,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上输于化血,反聚而成湿,留注下焦,湿蕴化热,伤及任、带而发为本病,表现为腰痛,阴痒,舌红,苔薄黄。治以健脾化湿,兼以清热。方药以白术、山药健脾束带,党参、甘草补气扶中,白扁豆、山药、薏苡仁健脾化湿,苍术、荆芥祛风胜湿,黄柏、败酱草、土茯苓清热燥湿,使湿祛热化;车前子、泽泻淡渗利湿,使湿从小便排出体外;蛇床子、地肤子二药药对前者祛风燥湿,后者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合用不温不燥;龙骨、牡蛎固涩止带。全方脾、胃、肝三经同治,具有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之效。服用6剂白带明显减少,自觉腰膝酸软、白带清稀,考虑患者肾阳不足,阳虚内寒,故带下清冷,腰为肾之府,肾气不足,故见腰膝酸软,阴痒消失,故去一诊方中蛇床子、地肤子,加杜仲、续断补益肾气强腰膝,白果固涩止带,终以健脾化湿,益气固肾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