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2例
来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1-09-28浏览:
(一)医案一
初诊:肖某某,男,63岁。2020年12月10日就诊。
主诉:肝癌术后1年。
现病史:患者1年前行肝癌手术,术后病情稳定,就诊时诉时有上腹部胀满不适,小便黄,乏力,纳差,舌红苔薄黄,脉弦。
辅助检查:上腹部CT示:肝癌术后。
西医诊断:肝癌术后。
中医诊断:肝积病(癌毒瘀结,气血不足)。
治法:抗癌散结,补气养血。
方药:自拟肝癌方。
白花蛇舌草30克,麸炒白术15克,预知子12克,甘草6克,夏枯草15克,醋鳖甲12克,灵芝15克,黄芪30克,猪苓30克,猴头粉2袋,半枝莲20克,茯苓15克,莪术30克,乌梅15克,赤芍15克,茵陈30克,红参片(包煎)10克,黄精30克,陈皮15克,重楼12克。10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二诊(2021年1月3日):服上药后,腹部不适、小便黄较前改善,诉手部皮疹,轻微瘙痒,舌红苔薄黄,脉弦。上方加蒺藜15克,白鲜皮15克,薏苡仁30克。6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三诊(2021年1月20日):服上药后,皮疹较前好转,仍时有腹部胀满,下肢乏力,舌脉同上。处方如下:白花蛇舌草30克,麸炒白术15克,预知子12克,甘草6克,夏枯草15克,醋鳖甲12克,灵芝15克,黄芪30克,猪苓30克,猴头粉2袋,半枝莲20克,茯苓15克,莪术30克,乌梅15克,赤芍15克,茵陈30克,红参片(包煎)10克,黄精30克,陈皮15克,重楼12克,薏苡仁30克,龙葵20克,党参30克。10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按语:结合患者症状,肝癌术后1年,无远处转移,属早期肝癌。中医诊断为肝积病,初步辨证为癌毒瘀结,气血不足证。治疗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方中白花蛇舌草、预知子、夏枯草、半枝莲、莪术、赤芍、重楼、茵陈等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抗肿瘤,以达祛除邪毒之功。现代药理证实,上述清热解毒药物均有抗肿瘤、抑制癌细胞的作用。白术、灵芝、黄芪、茯苓、红参、黄精、陈皮、猪苓补气健脾扶正。药理证实,灵芝、黄芪、黄精、红参、陈皮、猪苓等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之功。全方肝脾同调,因此可获良效。二诊患者症状较前减轻,但出现手部皮疹、瘙痒,治疗思路整体不变,在原方基础上加疏风止痒药物。三诊患者皮疹好转,故减去疏风止痒药,加龙葵、党参以增强抗癌散结、益气扶正之功。嘱患者坚持服用中药,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二)医案二
初诊:杨某某,女,72岁。2016年12月27日。
主诉:肝癌及介入术后1年半。
现病史:患者肝癌介入术后,时上腹部不适,无疼痛,乏力,纳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辅助检查:腹部CT示:肝癌介入术后。肝功未见明显异常。
西医诊断:肝癌。
中医诊断:肝积病(气血亏虚证,癌毒未尽)。
治法:补气养血,抗癌散结。
方药: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
当归12克,茵陈30克,薏苡仁30克,猪苓30克,莪术30克,麸炒白术30克,甘草10克,醋鳖甲12克,灵芝15克,黄芪50克,蜈蚣2条,龙葵20克,夏枯草20克,半枝莲20克,黄精30克,西洋参10克,茯苓30克,女贞子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5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二诊(2017年1月3日):服上药后症状减轻,有右侧腹部不适,纳可,大便正常,舌脉同上。上方加藤梨根30克。10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三诊(2017年2月14日):服上药后症状平妥,乏力,纳差,大便不成形,次数多,无腹痛,时有腹胀,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脾胃虚弱,夹有上热下寒之征象,改为参苓白术散和乌梅汤加减治之。处方如下:乌梅30克,黄连6克,黄柏6克,当归6克,花椒5克,桂枝10克,细辛5克,干姜10克,党参10克,黑顺片10克,黄芩10克,白芍30克,炙甘草20克,黄芪50克,车前子30克,葛根30克,泽泻20克,麸炒白术10克,人参10克,炒白扁豆30克,山药30克,猪苓50克。10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按语:患者老年女性,久病体虚,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故乏力,正衰不耐攻伐,故以补气养血、健脾扶正为主,佐以疏肝、清热、抑癌。方中当归、黄芪、西洋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当归补血汤合四君子汤之意,辅以灵芝、黄精、薏苡仁、女贞子等益气养血、健脾。配茵陈、猪苓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夏枯草清热解毒、抗癌抑癌,佐以莪术、蜈蚣活血散结,全方以补为主,佐以驱邪,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治本为主。二诊症状好转,守方微调。三诊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症状,故以参苓白术散合乌梅汤健脾温中止泻。综上所述,肝癌体质虚弱患者治疗应标本兼治,治本扶正为主,若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改变,应急则治其标,待急症症状缓解后继续根治其病。患者5年来一直坚持服用中药治疗,病情稳定。后因新冠疫情出现,停止服用中药,病情复发、加重,于2020年5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