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医案2例
来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1-09-28浏览:
(一)医案一
初诊:周某某,女,34岁。2021年1月1日就诊。
主诉:咳嗽、咳痰4天。
现病史:患者4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吐白黏痰夹黄,量少不易咳出,伴咽痒、轻微咽痛,鼻塞、流清涕,胸闷气急,肢体酸楚,纳少,大便偏干,小便可,无发热、咽痛、憋喘等,无胸痛、心悸,无潮热、盗汗、身体消瘦。舌苔薄白,脉浮。
辅助检查:胸部CT示:支气管炎。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咳嗽病(风寒袭肺证)。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麻黄10克,苦杏仁10克,百部20克,紫菀15克,款冬花10克,桑白皮15克,葶苈子15克,浙贝母15克,鱼腥草30克,炒冬瓜子30克,蛤壳15克,旋复花10克(包煎),炒白芥子12克,白芍15克,白前10克,前胡10克,地龙10克,炒诃子肉10克,炒牛蒡子12克。7剂,水煎两遍,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二诊(2021年01月08日):服上方后,咳嗽减轻,胸闷气急缓解,咽痒、鼻塞、流涕好转,感咽部有痰,舌红苔薄黄,脉象同前。上方去地龙、诃子肉,加姜半夏10克,桂枝12克。7剂,水煎两遍,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三诊(2021年01月15日):服药后咳嗽消失,停药观察并嘱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按语: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伴咽痒,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均为外感咳嗽、风寒袭肺症状,治宜宣肺散寒,化痰平喘,方中紫菀、百部性甘苦而温,皆入肺经,其性温而不热,润而不腻,止咳化痰。麻黄性辛温,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郁闭之肺气;白芥子温中散寒、理气豁痰,既可助麻黄发散表寒之邪,又可宣发肺气而化痰平喘;配伍杏仁、白前降利肺气、止咳化痰,诸药相配,既可宣发又可肃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增强紫菀、百部止咳化痰之力;患者咳嗽气急,咳痰黏白夹黄,提示表寒未解,里有郁热,故加冬瓜子、鱼腥草、浙贝母清泄肺热、化痰止咳,前胡、牛蒡子清肃肺气、止咳化痰,桑白皮、葶苈子泻肺降逆平喘;患者咽痒咳嗽,故加地龙、旋复花解痉镇咳治疗;方中清肺热、降逆平喘之药过多,故配伍蛤壳补益肺气,防止降逆太过、肺气不能宣发,白芍、诃子肉收敛肺气,防止清肺热太过而伤肺气。诸药相配,既可宣发又可肃降,既有降逆,又有补益肺气,以恢复肺气之宣发肃降而平喘咳。服药7剂后,咽痒好转,咳嗽、气急减轻,故去地龙、诃子肉;患者咽部有痰,故加桂枝温阳化气以利痰饮之化,姜半夏燥湿以化痰,二药配伍诸药,以增强化痰止咳之力。7剂后痊愈。
(二)医案二
初诊:冯某某,男,16岁。2020年12月19日就诊。
主诉:咳嗽、咳痰4天。
现病史:患者4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阵发性发作,伴咽痒、气急,咳引胸痛,胸闷,咳痰黏白夹黄,肢体酸楚,舌红苔薄黄,脉细。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06×109/L,中性粒细胞7.9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1.80%,淋巴细胞百分比23.00%,淋巴细胞2.54×109/L。
中医诊断:外感咳嗽病(风寒袭肺证)。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射干10克,厚朴15克,麻黄10克,杏仁10克,百部20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桂枝10克,白芍30克,甘草15克,细辛5克,干姜10克,桑白皮15克,葶苈子15克,浙贝母15克,鱼腥草30克,附子10克,紫苏子15克,钩藤20克,花椒6克。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20年12月25日):服上方后,咳嗽明显减轻,胸闷、气急缓解,舌脉同前。继续予上方5剂,咳嗽好转。
按语:患者生活起居不慎,感受风寒之邪,侵袭肺系,肺失宣畅,发为咳嗽,证属风寒袭肺,治宜辛温解表,宣肺化痰。方中麻黄性辛温,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郁闭之肺气,配伍桂枝,解肌发表,通达营卫,二药合用辛温发汗以解表寒之邪。干姜、细辛温肺化痰饮,佐以附子、花椒增强温阳化饮之功,兼助麻黄、桂枝以解表寒之邪。佐以苏子、杏仁、厚朴降利肺气,以止咳喘,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方中辛温发散之品较多,紫菀、冬花、百部温润降逆,避免过于温燥辛散伤肺,佐以白芍收敛肺气,避免耗伤肺气。患者咳嗽气急,咳痰黏白夹黄,提示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郁于肺,故加射干、鱼腥草、浙贝母清热化痰,桑白皮、葶苈子泻肺降逆平喘,诸寒性药与上述大量辛温药配伍,既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又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患者咽痒,故加钩藤解痉治疗;甘草补益和中、调和诸药。服药5剂后,咳嗽减轻,胸闷气急缓解,继服上方5剂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