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医案2例
来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1-09-28浏览:
(一)医案一
初诊:王某,女,68岁。2020年6月19日就诊。
主诉:阵发性心慌、胸闷5余年,伴胁肋胀闷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慌、胸闷,伴心前区刺痛,曾间断服用“丹参滴丸”“心可舒”等,半月前因琐事与家人生气后出现胁肋胀闷不适,伴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纳可,眠差,二边尚可。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数。
西医诊断:冠心病。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病(少阳不利、瘀血痹阻证)。
治法:和解少阳,活血通脉。
方药: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合栀子豉汤加减。
柴胡20克,桂枝1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黄芩10克,半夏9克,葛根30克,大黄12克,栀子10克,淡豆豉12克,丹参15克,丹皮15克,川芎12克,炙甘草9克。14剂,水煎两遍,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二诊(2020年7月2日):服药14剂,自觉情绪改善,胁肋胀闷缓解,仍有晨起口苦咽干,夜卧不安,舌脉同前。方药:柴胡15克,桂枝6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黄芩10克,半夏9克,葛根30克,大黄12克,栀子15克,淡豆豉12克,丹参15克,丹皮15克,川芎12克,醋鳖甲15克,合欢花12克,酸枣仁30克.,泽泻9克,菖蒲6克,郁金12克。14剂,水煎两遍,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三诊(2020年7月16日):又服14剂,诸症减轻,唯有睡眠欠佳,上方加用养心安神之品。方药:柴胡15克,桂枝6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黄芩10克,半夏9克,葛根30克,栀子9克,淡豆豉12克,丹参15克,丹皮15克,川芎12克,醋鳖甲15克,合欢花12克,酸枣仁30克.,知母9克,茯苓9克,炙甘草9克。14剂,水煎两遍,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按语:“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对本病的病因、一般症状及真心痛进行了论述。《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认为心痛是胸痹的表现,其病机以“阳微阴弦”为主,治以辛温通阳或温补阳气。随着对本病的认识逐渐加深,更多的医家认为瘀血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如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明确指出心痛、胸痛、胃脘痛之别,用大量活血理气止痛之品治死血心痛;清代陈念祖《时方歌括》用丹参饮活血行气治疗心腹诸痛;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通络治胸痹心痛等,对本病均有较好疗效。胸痹心痛病相当于西医的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西医学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本案阵发性心慌、胸闷、胸痛多年,病久成瘀,加之大怒之后,肝气不舒,少阳不利,郁热内生,表现为胁肋胀闷、口苦咽干、夜卧不安。治以和解少阳,活血通脉,首方选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合栀子豉汤加减,配伍清热活血凉血之品,方中柴胡、桂枝、黄芩、葛根和里解外,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半夏和胃降逆,大黄、栀子、淡豆豉清火泄热,丹参、丹皮凉血活血,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有理气活血之效。后患者睡眠欠佳,考虑郁热日久,耗伤肝阴,故配伍酸枣仁汤,以养肝阴、生肝血,三诊服药十四剂后患者自述周身舒畅,诸症消失,未有明显不适。
(二)医案二
初诊:吴某,男,62岁,2020年9月24日就诊。
主诉:阵发性心前区刺痛,伴乏力3个月余。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前区刺痛,伴后背放射痛,夜间明显,数秒后自行缓解,自觉乏力,精神不振,关节疼痛不适,晨起明显。舌质红,苔少,脉细涩。
西医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病(瘀阻心脉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赤芍20克,丹参20克,红花10克,香附12克,延胡索15克,白芍24克,麸炒枳壳12克,川楝子15克,柴胡15克,全蝎15克,蜈蚣2克,炙甘草9克。14剂,水煎两遍,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二诊(2020年10月20日):服药十四剂,心前区刺痛次数减少,关节疼痛不适症状缓解,自述胸闷不畅,舌质红,苔略腻,脉细涩。上方加瓜蒌15克,薤白12克。14剂,水煎两遍,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三诊(2020年11月8日):又服十四剂,诸症悉减,自述近期大便次数增多,一日3-4次,舌淡红,苔略腻,脉细。方药:乌梅丸加减。乌梅30克,黄连6克,黄柏6克,当归6克,花椒5克,桂枝10克,细辛3克,干姜10克,党参10克,黑顺片10克,葛根30克,盐车前子30克,泽泻20克,麸炒白术10克。14剂,水煎两遍,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按语:疼痛之病因,不外乎两类,一为不通则痛,此为实证;二为不荣则痛,此为虚证。本案之刺痛应属瘀血痹阻心脉所致的实性疼痛。人身之气血,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机运行不畅则血液运行受阻,导致瘀血内生,瘀血又能阻碍气机运行,两者互为因果,因此,治疗瘀血痹阻心脉之证,除活血化瘀外,应重视调理气机运行。一诊中选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金铃子散出自《太平圣惠方》,仅由金铃子、延胡索二药组成,药方虽简,行气活血之力却不可小觑。一诊中又配伍赤芍、丹参以凉血活血,全蝎、蜈蚣搜风通络以缓关节之痛;二诊唯添胸闷一证,考虑痰湿作祟,加用瓜蒌、薤白以豁痰开胸止痛;三诊诸症悉减,大便次数增多,考虑为寒热不调所致,选用乌梅丸加减以清上温下、调理脾胃,乌梅酸温中暖脾,花椒、细辛性味辛温,与乌梅合用以增加温中之力,黑顺片、干姜、桂枝温脏袪寒,党参、当归养气血,黄连、黄柏性寒,为佐制药,防止温药燥烈之性,葛根升阳止泻,车前子淡渗利湿,泽泻利湿化浊,麸炒白术健脾止泻,以上诸药共奏止泻之力。服药之后,患者腹泻止,诸症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