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7日为今年世界哮喘日,全球哮喘倡议组织(GINA)选定了“为哮喘患者健康教育赋能”这一主题。GINA强调了通过适当的教育赋予哮喘患者管理自身疾病的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帮助患者认识到何时寻求医疗帮助的必要性。同时呼吁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提高对哮喘的发病和死亡是可持续预防避免的认识,以及加强对已发布的有效管理哮喘的证据的关注,以便能够给患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最优治疗方案。
尽管我国儿童哮喘的诊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现状仍不乐观。不仅部分儿童的哮喘没有得到及时诊治,即便是接受治疗的哮喘患儿,病情能够达到良好控制的比例也不超过80%。哮喘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触发下患儿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胸闷、呼吸短促、喘息、咳嗽等症状,常常在夜间、凌晨等时段急性发作或症状,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医护人员对于儿童哮喘的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哮喘?儿童哮喘发作有哪些临床表现?得了哮喘又该怎么办呢?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是哮喘?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2、哮喘发作有哪些表现呢?
年长儿发作前或发作时表述胸闷、呼吸费力、憋气或自诉出气时可有“嘶嘶”声音,或有剧烈干咳。年幼儿因无法表述,家长可观察到孩子呼吸急促、费力,或听到“呼呼”、“嘶嘶”或“吱吱”的喘息声。
3、我家孩子喘就是哮喘吗?
答案是不一定。除了哮喘,还有很多的疾病也会伴发喘息。比如感染了一些常见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患儿常会出现喘息;进食过程中,不小心发生异物呛入气管,如瓜子、花生等,也会出现喘息;还有一些先天发育畸形疾病如气管软化、气管狭窄等会导致喘息;此外除了肺部疾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疾病等也会出现喘息。所以当小朋友出现喘息,应该去正规医院就诊,排除这些病因反复发作才可诊断哮喘。
4、哮喘会遗传吗?
哮喘不是遗传病,但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比如爸爸妈妈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那儿童有容易患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倾向。但是遗传并不是哮喘发作的决定因素,哮喘的发病是基因遗传与环境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哮喘发病的常见环境因素,包括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暴露如鼻病毒、过敏原接触如室内尘螨增多、烟草烟雾、空气污染等。
5、得了哮喘怎么治疗?
目前哮喘尚难根治,根据全球倡议,哮喘管理的长期目标是实现对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尽量减少未来恶化的风险,坚持早发现、早治疗,遵循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小儿哮喘的基石,在此基础上根据严重程度按需采取升级治疗或降级治疗。近年来,针对重度哮喘的生物制剂已开始陆续上市,如奥马珠单抗、美泊利单抗等。
6、长期吸入激素有副作用吗?
吸入激素与全身激素不同,吸入激素是局部吸入,对全身影响并不大。但应注意,吸入激素治疗后漱口、洗脸,防止局部粘附而造成副作用。有些家长还会担心吸入激素药物影响患儿生长发育。需要明确:1. 哮喘反复发作本身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如果哮喘未良好控制,对患儿的影响也很大。2. 研究发现短期吸入激素治疗对身高的影响并不显著,长期使用可能少部分会影响身高,但也非常有限。因此,权衡利弊下,需要规范化治疗。
7、儿童哮喘共患病治疗。
在儿童哮喘尤其是难治性或重症哮喘的临床诊疗中,共患病的评估和合理治疗是有效控制哮喘的关键之一 。哮喘共患病以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结膜炎最为常见。鼻腔作为呼吸道的门户,当鼻部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时,其对下气道的保护作用减低,从而容易发生下气道的慢性炎症 。所以,当哮喘患儿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时,及时生理盐水洗鼻或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等治疗,也可有效改善哮喘控制水平 。
8、儿童哮喘管理的误区常见的有哪些?
(1)将哮喘视为间歇性疾病,认为哮喘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消失,将症状的暂时消失视为哮喘治愈。
(2)没有坚持采取避免诱发因素的措施。
(3)忽视哮喘症状,未将咳嗽、胸闷等作为哮喘的临床表现。
(4)倾向于采取等待、放慢速度等方式应对哮喘症状,当症状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才选择缓解药物治疗。
9、儿童哮喘的规范化管理。
哮喘的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可防可治,通过制定长期、持续、规范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儿童哮喘可以得到良好控制。因为儿童的特殊性,其哮喘管理离不开家庭环境,需家庭成员积极参与。
(1)避免诱发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因素,如室内不得有香烟烟雾和刺激性气味、保持房屋清洁,避免粉尘、尘螨和蟑螂以及避免冷空气等。
(2) 确保患儿规律且正确使用哮喘控制药物,如果需要,叮嘱患儿在运动前使用吸入器。
(3)通过哮喘日记等方式定期自我监测哮喘控制情况。
(4)定期或遵医嘱复诊,评估哮喘控制情况及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