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器官脱垂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来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4-03-13浏览: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中老年妇女所面临的盆腔器官脱垂的问题日益突出。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大约有20-30%会主诉有相关的症状与不适。部分患者需要生活方式干预,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那么“盆腔器官脱垂”到底是什么?怎么治疗最安全、效果最好呢?这个话题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盆腔器官脱垂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松弛,支撑力薄弱,导致盆腔相关脏器如阴道、子宫、膀胱、直肠等器官下移而引发的盆腔脏器位置异常及功能障碍。可以分为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伴有膀胱或直肠膨出、子宫脱垂,直肠疝等。
盆腔器官脱垂的主要原因是盆底支持组织(肌肉、筋膜、韧带)薄弱、松弛,致使盆腔器官发生下移,脱出至阴道内正常位置以下或者脱出于阴道外,甚至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那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了这些组织薄弱、支撑力下降了呢?
我们主要将其分为先天组织发育不良和后天组织损伤、退化两大类。其中后天因素占主要地位。
大家户外露营都用过吊床吧,我们可以把女性盆底的支撑结构比作“吊床”的床体,那么盆底的肌肉、筋膜便就是是“吊网”,盆底韧带便是吊床的“吊绳”,“吊网”和“吊绳”共同作用,起到支撑作用,承托起膀胱、子宫和直肠等盆腔器官,维持其正常位置和功能。如果吊床的吊绳或者吊网松了,那么自然吊床上的人就会随之下降。或者说吊床上的人的体重比较大,也会导致吊网下降。这个比喻大家就好理解了。
1.比如说肥胖(BMI≥28.0kg/m2)、慢性咳嗽、膀胱排空障碍、妊娠期子宫增大、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长期便秘等可使“吊床”承重增加,压力增加,“吊网”位置下移,各器官位置随之下移;
2.分娩损伤、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腔手术史等可使盆底组织受损、薄弱,支持力减弱,最终也会出现盆腔器官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轻症往往没有什么不适,但是中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就有症状及不适,比如会出现腰骶部酸痛或走路下坠感,站的时间长或体力劳动或活动量过大就症状加重,个别阴道前壁膨出较重的会有伴有小便频繁、小便困难,尿不尽感,部分阴道后壁膨出患者会发生大便困难,大便次数减少,便秘等等,子宫脱垂较重的患者出现走路或坐姿时会阴部异物感,宫颈长期位于于阴道外会出现感染、破溃、出血等等。
(1)随访观察:患者没有自觉症状,脱垂最低点位于处女膜之上,没有脱出阴道口,可以选择随访观察。随访2年发现,大约有1/10的患者病情有所进展。
(2)非手术治疗:主要为缓解不适症状、尽量避免或推迟手术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应用子宫托和盆底肌训练。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戒烟、减少增加盆底压力的活动,积极治疗便秘和咳嗽。
子宫托:不同形状的子宫托,白天放入阴道内,支持盆底结构,晚上取出来妥善保存。
盆底肌训练:先保持平卧于床上,两腿自然弯曲,感受肛提肌的发力,也就是用力行收缩肛门3秒以上,后期逐步加大强度,例如从一开始的3秒延长至10秒左右,坚持不要立刻放松,随即松弛5-10秒,重复此动作10-15分钟,每日早中晚间断练习。
手术治疗:手术途径主要有经阴道、开腹和腹腔镜3种,推荐经阴道手术为首选。手术方式主要有: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腹腔镜骶棘韧带或骶韧带固定术悬吊术、网片置入术手术等。
我们主要是注意避免导致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包括以下几点:
1. 注意管理我们的身体,适当控制体重;避免剧烈咳嗽、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避免长期便秘,减少腹腔压力对盆底的损伤。
2. 对于产妇注重产后康复训练,做好盆底超声筛查,及早干预及恢复。
3. 预防性的进行盆底肌训炼,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谢朋木,济宁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妇科泌尿亚专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全国卫生产业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服务适宜技术分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妇科分会委员、山东妇产科联盟生殖道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疼痛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妇科微创学组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妇科腹腔镜医师分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济宁市医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