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之引导式教育
来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3-05-25浏览:
引导式教育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该法的理论基础是指通过他人的引导、诱发和教育,采用综合的康复手段,调动患者的自主运动等各方面的潜力,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来激发患者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是国际公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一些国家,通过将其融合在幼儿园、中小学文化课教育和康复训练当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深受家长及社会欢迎。
引导式教育不是单纯的康复技巧或治疗方法,而是一个以教与学互动为本,从而达到功能康复的复杂而完整的体系。
引导式教育疗法适用于脑性瘫痪、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发育迟缓等患儿,这类患儿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差、认知差、智力落后等问题,导致患儿产生学习困难的难题,克服这种学习困难就需要专业的引导员和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节律性口令、音乐、游戏等在这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式教育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把语言与动作贯穿起来,融为一组康复训练课程,应用丰富多彩的引导式内容和手段,调动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一对一的传统康复模式,让患儿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游戏活动,无法体会正常同龄儿的快乐童年,而引导式教育有别于其他康复方法的根本原理是应用丰富多彩的引导式内容和手段,如节律性意向、音乐和游戏等调动儿童的兴趣,激发它们的主动学习热情,以适当的目的为媒介,提供意识指令性诱导,通过复杂的引导者与功能障碍者的整体互动,诱发功能障碍者本身的神经系统形成组织化和协调性,达到功能康复,功能康复的同时反过来促进脑组织的生物学发展。同时强调良好的心智、性格、人际关系、情绪、决心、意志、意识、经验和期望等会帮助它们战胜自己的行为障碍和促进全面的功能康复。
引导式教育游戏课程要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发育年龄、智力水平、基本技能)进行设计:
3 尽量选用患儿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要好玩、有趣、有成功的经验;
引导式教育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采用各类音乐游戏方法,调动儿童的兴趣,激发它们的主动学习热情,让它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学习的内容可贯穿于24小时的日常生活中。
以儿童需要为中心:一切的治疗措施都必须围绕以孩子的迫切需要为依据,首先解决孩子的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但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功能残疾不同,以及随着孩子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教育终点要随时变更。
引导诱发和激发儿童学习动机:鼓励和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向往目标、向往成功;利用环境设施、学习实践和小组动力诱发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患儿自主运动的潜力。
整体意识、全面发展:应坚持全面康复的观点,将患儿的语言、智力、情绪、性格、人际关系、意志、日常生活机能、体能和文化课学习等结合起来进行教育训练,并将教育训练与其他各种治疗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使其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按性质分组、可选择上课:将功能残疾性质和程度相近的儿童组成小组,使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更能契合大多数儿童的需要。
循序渐进、融合贯通: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训练,或将难度较大的动作分解成几个小的动作进行训练,待小的动作熟练后再串联起来训练,使孩子容易获得成功感,增强信心,教育训练与平日的生活流程相结合,合理编排、动静结合、融合贯通,让患儿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各项习作程序,使生活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儿童学习的机会,并鼓励儿童将这种意识延续终生,以提高和巩固康复效果。
认真负责、团队精神:以引导员负责的引导式教育小组(辅助引导员、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小组患儿的生活、学习、功能训练和各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