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科普园地


小儿“积食”知多少?
来源:中西医结合儿科 孟洁发布时间:2023-03-01浏览:

一、什么是积食?

积食在中医叫积滞,滞留的滞,食物滞留胃肠,是指小儿因喂养不当,或饮食过量超出脾胃的运化功能,或饮食寒凉伤脾,停积胃肠,造成食物不能正常消化,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简单地说就是吃进去的食物不能被及时的消化吸收,与西医学消化不良相近。

二、小儿为什么容易积食?

小儿脾常虚,虚就是不足、功能低下,孩子的脾胃功能原本就弱,如果吃的太多,脾胃负担加重,消化功能减退,就易形成积食。

孩子积滞的源头在于家长喂养的方法不当。其一不节制孩子的饮食。如果家长不懂得帮孩子控制,孩子很容易就会有积食进而伤脾。如喝奶或进食过量、天热没有节制的吃冷饮等等。

其二家长哄喂。这是脾胃杀伤榜排名第一的利器。孩子没有食欲不爱吃饭,吃的少,家长就想办法让他吃,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吃,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哄喂孩子。

其三饱食即卧。饱食即卧就是吃饱饭就睡觉。“胃不和则卧不安”,夜间导致孩子睡眠不安,来回翻滚。另外就是有的家长有喂夜奶的习惯,大人、孩子都休息不好,孩子的胃肠道得不到充分休息,容易损伤脾胃。

临床上我们发现,孩子生病或轻或重,或浅或深,都跟积食相关。由积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病痛,会导致孩子免疫力受损,动不动就生病,甚至引发过敏性疾病等等。调理好积滞的问题,很多病痛就会无药而愈。所以,要想孩子健康,家长一定要认真理解小儿积食的问题。

三、小儿积食的常见症状和危害?

积食的本质就是食物滞留胃肠,超过胃肠消化吸收能力,损伤到脾胃,导致胃肠蠕动功能差、消化不良,食物无法变成营养,则变成人体垃圾,生湿产热而危害人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病痛。

积食的孩子内热重,舌苔往往是白或黄且厚腻的,食欲差不爱吃饭,会出现肤色发黄、下眼睑灰暗、精神萎靡、手脚心发热、喜冷饮、夜间睡眠不安、容易出汗、发热等等全身症状。呼吸系统常表现为咳嗽、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疱疹性咽颊炎、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甚至易招致支原体感染。消化系统常有口臭、恶心、呕吐、有腹部胀满不适、厌食、腹痛、腹泻、便秘、大便干燥酸臭、有未消化食物与大便夹杂消化不良等等情况。积食容易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体温骤升,可诱发高热惊厥。热性还容易动血,过度饮食容易诱发过敏性紫癜反复发作,还有一些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由于积食,肝火旺,脾气就会暴躁,极易激惹,烦躁哭闹不安。孩子脾胃不好就不爱吃饭,食积日久,会导致小儿营养吸收不足,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孩子身高,生长发育就会缓慢。

四、如何消除和预防积食的发生?

小儿一旦出现积食,首先是要控制饮食,少食和助消化。吃清淡的食物,谷类和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含量高,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加速排出体内无用或有毒的物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长期食肉,肠胃的消化负担较重,而素食能减轻它的负担,让肠胃得到休息。家长切忌追喂,尤其是夜间不要饱食即卧,不要人为地给脾胃加重负担。

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穴位贴敷和中药应用。精准辨证,辨证论治,对症施治,医院中西医结合儿科针对小儿积食证,有消食贴、便秘贴、开胃贴等多种中药敷贴,孩子容易接受,效果非常好。此外,如果积食比较明显,还要配合一些健脾消滞化食的中草药或中成药。

中医疗法如摩腹和捏脊。摩腹就是按摩腹部,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促进胃肠道蠕动,使粪便尽快排出体外,减少糟粕中有害物质的吸收和对肠道黏膜的损伤。捏脊疗法也可以促进孩子胃肠消化功能。

“积食是百病之源”!“要使小儿安,还需三分饥和寒”,家长盼孩子成长心切,担心饿着、冻着,“拔苗助长”,不但没有帮到孩子,极易造成“积食”,殊不知“积食”的危害更大,非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返回顶部

  • 总院区:济宁市任城区健康路6号
  • 东院区:济宁市高新区孟子大道269号
  • 西院区:济宁市任城区柳行路99号
  • 24小时服务电话:0537-6056666
  • 急诊120电话 : 0537-2257120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24小时服务电话
0537-6056666
  • 微信服务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信视频号

  • 抖音号

Copyright © 2019 www.eann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36553号-2 技术支持:启航网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