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会按国家接种计划进行破伤风疫苗注射,遇到开放性伤口大家也会想到要打“破伤风”,也就是破伤风抗毒素。既然每次出现伤口都要打一针“破伤风”,那宝宝为什么还要打疫苗呢?带着这些疑惑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们看看最新版的《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是怎么说的。
从未接受过TTCV(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免疫的患者应连续接种3剂才能获得足够高且持久的抗体水平,全程免疫后的保护作用可达5-10年。
下面是现在执行的儿童破伤风免疫程序(我们只要按接种证上指示给孩子接种就不会错的):
全程接种5-10年之内受伤的患者到底该怎么处理呢?超过10年或者没有全程接种过的患者又该怎么处理呢?
下面是基本原则:
(1)全程免疫且最后一次注射后的5年内。所有类型伤口,均不推荐使用TTCV、HTIG、F(ab')2或TAT。
(2)全程免疫最后一次注射后≥5年但不足10年。清洁伤口不推荐使用TTCV、HTIG、F(ab')2或TAT。不洁伤口和污染伤口应加强接种1剂TTCV,不推荐使用HTIG、F(ab')2或TAT。
(3)全程免疫最后一次注射已≥10年。部分患者体内抗体水平降至保护水平以下,所有类型伤口均应接种1剂 TTCV,以快速提高体内抗体水平,不推荐使用 HTIG、F(ab')2 或 TAT。
(4)免疫接种史不详或不足3次接种。清洁伤口仅需全程接种TTCV;不洁伤口和污染伤口在全程接种TTCV的同时应注射 HTIG、F(ab')2或TAT。
所以说,出现伤口,不一定需要打“破伤风”,但对于有些患者来说,仅仅只打“破伤风”是不够的!
上面所说的HTIG、F(ab')2和TAT,到底是什么?应该怎样选择呢?
它们都是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分别是破伤风抗毒素(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F(ab')2]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其中F(ab')2是在原有使用马血清生产TAT工艺的基础上提高有效成分抗体片段F(ab')2的相对含量,安全性较TAT得到较大提高。
既往未全程免疫的患者和接种史不明确的患者,如果出现不洁伤口或污染伤口,应肌注HTIG。HTIG难以获得时,应当优先选择F(ab')2,其次选择TAT。
还有最后一个疑问,我们成人注射破伤风疫苗也和儿童一样吗?下面这个表格可以告诉我们。
图片
相信大家对破伤风免疫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破伤风免疫可不是“打一针”那么简单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