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身高增长水平反映了儿童线性生长状况和骨骼生长良好与否,也是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面对那些身材矮小的孩子,如果父母不重视,让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以致遗憾终生。
孩子身材矮小,很有可能患上矮小症,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矮小症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增多。上海市2007年对城郊6-18岁70431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矮小症发生率高达3.77%。目前,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名。据调查,90%的矮小症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内向等心理或行为障碍,未来可能影响到升学、就业和婚姻。家长及托幼机构或学校应随时关注孩子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生长偏离状况。一旦明确孩子身高显著落后于正常群体,即应及早就诊,规范治疗。
01如何判断孩子得了矮小症
生长速度减慢往往是儿童矮小的早期信号之一。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时身长50厘米,小于47厘米则提示有宫内生长迟缓;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10-12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加速生长期每年增长约8-12厘米,持续2年左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第3百分位,就可诊断为矮小症。生活中,如果孩子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每年长高不到5cm,则可怀疑为生长发育迟缓。家长应开始持续关注孩子身高,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应及时就诊,及早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生长速度高于正常值,也应警惕性早熟问题。
02 孩子矮小,不治将其影响终生
矮小患者的身心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与正常儿童相比,虽然他们的智商属于正常范围,但大多有心理内向、情绪不稳的个性特征,存在交往不良和社交退缩现象。上海市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矮小症患儿都存在自卑、抑郁等不同的心理障碍,有的孩子甚至因为身材矮小而不愿上学。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幸福生活只能发生在童话故事里,在现实生活中,身材矮小带来的问题却太多太多。
03 和骨骼线抢身高,治疗要趁早
国内患者接受矮小治疗时间一般比较晚,70%的治疗年龄段在10-13岁。而国外生长激素缺乏症矮小患者的治疗平均时间为6岁。开始治疗年龄偏大,生长期就短,达到遗传身高的可能性较小;而从儿童保健开始及早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患儿的成年身高。一般来说,女孩的骨龄超过14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6岁,这时其骨骺线已接近闭合,基本没有长高的机会了。因此,越早干预,患者长高的可能性越大。只要治疗及时,孩子一般是可以达到遗传身高的。
04 激发试验流程简化,孩子痛苦小
治疗矮小症要用生长激素替代治疗,生长激素激发试验,需要5次穿刺抽血,孩子害怕、痛苦,为此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病房特开展1次静脉穿刺即可完成激发试验,大大减轻孩子恐惧感,提高孩子使用生长激素的依从性,从而给予合理的外源生理补充量,助力孩子长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