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处这样一个地方,可以眼见很多人的人生,耳听很多人的故事,见证很多永生难忘的瞬间。这里有悲苦,有哀戚,有犹豫,有挣扎,有比教堂里还要多的祈祷和凝噎,但是,又不乏欢声笑语和喜极而泣。这就是欢乐与磨难交叠错落的地方----医院。
每每提及医院,我总能率先想到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她们的日常特写,就是一部伟大的女性群像剧。她们便是肩负起医院工作“半壁江山”的护理工作者们。在我心中,她们是当之无愧的“铿锵玫瑰”。她们坚持自我,不懈绽放馥郁芳香;她们无私奉献,精神泉源滋润着这片沃土;她们恪尽职守,打下坚实的根基,造就枝叶葳蕤的大树。虽然与很多人不曾谋面,但我也或多或少地见证、参与并经历着她们的人生。
初出茅庐时,几乎无一例外的带着青涩与质朴,迈进百年一院的大门。对陌生的领域感到手足无措,谨小慎微,却也敦促着“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努力绽放,于是有了许多与医院之间的第一次。
至今仍可记起自己第一次独立打针,端起治疗盘走向病人时心中的忐忑。小心翼翼地扎紧压脉带,仔细地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为病人消毒,等到针尖刺入血管时,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直到感到刺入血管中的落空感、看到回血,激动与成就感才慢慢浮上心头。
第一次夜班也是一样,激动与忐忑的心情挥之不去。通往医院的路上,路灯静默两旁,月亮撒下的光铺满瞳孔,越走越近,抬头看见医院的大字立牌闪着红色的光,好像在欢迎“夜班新手”。在我心中,夜班意味着要担负起独自照看病人的责任,是工作生涯中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科室里滴滴作响的监护仪时刻敲打着工作节拍:喂奶、换尿裤、做治疗,一遍遍仔细巡视病情。暖箱中那一个个婴孩能够安然酣睡,便是那时最大的心愿。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参与抢救。那是一个超早产儿,小小的人儿躺在暖箱中,呼吸机维持着呼吸。突然监护仪报警声起,扑闪着红色的光亮。当时我心头一紧,心中警铃大作,唯恐在如此争分夺秒的时刻,误了抢救生命的大事。于是迅速呼叫医生,清理呼吸道,心肺复苏,用肾上腺素……看着患儿紫绀的肤色慢慢转为红润,监护仪上的数字一点点攀升并趋于稳定,看着大家各司其职,为了小生命努力拼搏的样子,内心真的燃起了对生命医学的敬仰。那种抢救成功的自豪与成就感至今仍在鼓舞着我。就这样慢慢的慢慢的,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也熟练了很多技能。那些少有家庭琐事缠身的小姑娘,也在自己的岗位上“盛放”了。
那些已熟于工作的前辈们,更是将一院人的精神绽放出光芒。她们是外出偶遇倒地的老人时,能够跪地进行整整五轮心肺复苏的护士,也是能用自己的母乳为小患者哺乳的护士。前者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而后者足可见母爱的无私、忘我与伟大。心肺复苏可能对每一个训练有素的“医院人”来讲,并不算什么难事,为小患者哺乳在很多人眼中可能也是“举手之劳”,但让人感动的是这份出自本心的毫不犹豫,是摒弃一切可能被误解、被舆论讹传的杂念,救人已成为惯性,秉承大爱、践行善举像种子般在心中生根发芽。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疫情笼罩的大环境下,涌现出了许多不畏艰险的美丽天使。她们踊跃报名,用身体力行证明着护理工作者的伟大。挥别家人时强忍泪水,转身,像无所畏惧的战士。“穿上这身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是给自己加油打气,不是不惧怕,只是因为有人需要,她们就会向前。剪短的长发、脸上的勒痕、白色的战衣,那都是她们奋斗过的样子。放下所有身份,护佑生命,勇敢逆行。因为有她们的付出,因为有她们的隐忍,因为有她们的奉献,“山河终无恙,人间终平安”。
“杏林门下,救死扶伤,责无旁贷”。相信这句话已深深地刻在许多老一辈一院人的心中。诚如有言:“不愈的肩痛提醒暗伤是年岁的赠礼,只能笑纳无法退还。”在悠远流长的岁月中,她们扮演着多重角色,是父母眼中永远的小孩,是丈夫心中体贴的妻子,也是孩子心中依赖的母亲。但在冗繁的工作中,正如自己所言,她们是白衣天使也是白衣战士。她们是顶着岁月的“馈赠”在尽力工作的人,为患者熟练的治疗,用经验化解难题,面带慈祥笑容,手执“万家灯火”。
护理工作者,因在家庭中担负多重角色,对亲子温暖、人情冷淡、生离死别的场面似乎更能共情。她们可以义无反顾救人,也可以撩起衣襟为别的孩子哺乳。她们曾经为家庭贫苦的父母凑过回家的路费,也积极救治过无人问津的弃婴。她们看到最终救治无效的患者时,也会难过,也会哭泣。借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她们:“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相信如此坚韧的她们,即使身处荒寒逆境,也会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即使风雨,依然绽放,坚持自我,终见彩虹。
作者:魏艺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总院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