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窗,让风轻轻吹进来
来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16-12-12浏览:
前一段时间,我离开工作了近十年之久的ICU科室,重又走进普通病房。岗位虽然不陌生,但我却有些不习惯。
封闭空间变为了开放空间,抢救患者变为了照料患者,我一下子很不适应整天和病患及家属打交道的新环境。缺乏护患之间有效沟通的知识,让我在突然面对如此多的患者和家属时有些惊慌,面部表情开始不自然起来,说话也显得硬生生的,工作也因此遭遇了一些挫折。之后,我越发不知道对病人及家属该怎样说、怎样做了,甚至有些害怕面对那些期待的眼神了,总想着逃避。我对自己的这种状态非常不满意,该怎么和他们沟通交流呢?
这个问题一直苦恼着我,让我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平时我就喜欢宅在家里,不太愿意到小区周围活动,更不愿意和邻里走动。一天傍晚,我带着女儿出去买东西。一路上,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不断地有人与她打趣、逗笑。不管是门口乘凉的还是摆摊做生意的,那些大爷大妈、大哥大姐们见到女儿总是先说上一句“小朋友你来啦?”然后就是一些精彩的对话。在一家水果店,她看到一只母猫正在哺喂几只小猫,上前就问老板大姐说“猫妈妈在喂奶,猫爸爸哪里去啦?”一下子把大家问愣了,接着大家都哈哈笑起来,老板大姐很开心,执意要送给女儿一只小猫玩耍。又走过一家百货店,女儿在里面看见售货员穿了一件倒褂,就上前指着衣服对那人说“你这么大了也穿兜兜呀?”把售货员逗得笑逐颜开,整个百货店的气氛都温暖起来了。一路走,我发现好多我经常光顾的商店、摊点,以前都是我买你卖、提货就走,和那些做生意的人从来没什么多余的话,纵然大家已相识多年,相遇时也从来没和人家打个招呼。在路上,女儿像个大人似的和这人说两句、和那人扯三言的,我倒像个孩子似的唯有嘿然不语。
回到家后,我细细琢磨女儿如此好人缘的原因。女儿是年幼的,是对人、对事都不设防的年龄,既充满了儿童的童真童趣,也完全没有城府和戒心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这个人她认识还是不认识,都能找到吸引人的话题,都能说出有意思的话语,都能活用自己的事例。自己表现得很阳光,别人也不会乌云密布。我一下子想到,这种主动沟通、真诚沟通、人性沟通不正是我所需要做到的吗?
我一下子茅塞顿开,决心改变我自己,就像女儿那样去“没话找话”。这一天,我们病房里的一位大妈刚刚做完了手术,她的女儿给她送来了一大束漂亮的红色康乃馨。照原来,我是一眼瞥过这种事情的,但这一次却没有。我趁机给阿姨打趣道:“怪不得人家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呢!看看女儿多孝敬你啊!送给你这么漂亮的花!在家里,我就经常问我女儿,你是妈妈的什么啊,小家伙总是说是心肝肉、小棉袄!然后就摇头晃脑地唱起她自编的“心呀心肝肉,小呀小棉袄””我学着女儿的样子和调子唱着,病室里一整屋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大姨连连说“有女儿就是好”,夸得站在旁边的女儿也笑红了脸。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沟通不再是那么难的事,医患关系再也不是传说中的冰冻三尺。
是呢!真诚就是把自己的心灵之窗打开,自然地,清风就会随窗而入!于是,我试着在病房中和患者、家属沟通时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我发现拥有良好的医患关系真的不再是一个困难!当我每天早晨情绪饱满、愉快地给病房里的患者和家属问候早安的时候,他们也往往回报给我一个微笑。很快地,他们喜欢来找我诉说他们在住院治疗过程中遇到的痛苦、不安和困惑了,而我也是竭尽所能地去帮助和安慰他们。
后来,在一本书上看到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深有领悟。也许有时候,温情的力量胜得过针药的魔力,人性的光辉盖得住病痛的折磨,心灵的抚慰抵得住死神的威胁!
东院区神经外骨关节科 唐小笋